觸摸一體機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
2019-11-22
觸控一體機的使用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, 它集文字、圖像、動畫等信息功能于一體, 實現了課堂教學大容量、多信息、多趣味和課堂教學的高效率, 使課堂教學更直觀、更生動。既能方便地引入數字化信息資源, 又為課堂互動、師生互動、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。在數學教學中, 教師可以利用觸控一體機完成呈現、展示、交流、互動、合作等活動, 拓展教學資源, 優化教學過程,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, 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。
一、創設情境, 優化導入
一堂課導入的成敗, 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。在新課開始之前, 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, 可以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打開接受的“開關”, 進入“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”。
如, 導入“豐富的圖形世界·生活中的立體圖形”一課, 就可以配合相關圖片 (海王星、流星雨、鈹原子、氯化鈉晶體結構、火箭、陶瓷、隕石坑、青蛙、杯子、鐘表等) 的展示, 并套用華羅庚的名言, 播放這樣一段錄音:“宇宙之大, 粒子之微;火箭之速, 化工之巧;地球之變, 生物之謎;日用之繁……大千世界, 天上人間, 無處不有數學的貢獻, 讓我們共同走進數學世界, 去領略一下數學的風采, 體會數學的魅力!”較之一般性的口述及輔助動作, 這些詩意的語言、生動的畫面, 無疑更能形成多角度的感官刺激, 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, 能帶著學生穿越時空隧道, 去感受和發現數學的意義, 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。
二、整合資源, 生成課堂
無論是學習素材的選擇, 還是探索、交流性欄目的設置, 現行教材都體現了生活化、實用性的價值取向。這一取向, 理應成為我們在觸摸一體機教學環境下整合課程資源的基本遵循。具體到備課環節,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, 基于自有素材和豐富的學科資源庫素材, 從學生的知識基礎、學習水平、認知規律出發, 合理整合文本、圖片、視頻、鏈接等各類資源, 預設程序, 制作課件, 形成教學內容、教學思路的初步序化。特別是對涉及三維空間、動態過程、復雜計算等的高度抽象化問題, 尤其需要參照情境導入的思路, 巧妙整合多媒體資源, 預設好動態演示模塊, 使抽象的事理邏輯具體化、形象化, 從而有效化解教學難點, 突破教學重點,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, 增強課堂教學效果。 比如, “圖形的平移”一課的教學, 可以預設門窗推拉、電梯升降、傳輸帶運送行李、吊機吊裝材料等的視頻;“圖形的旋轉 (北師大版八年級上) ”教學, 可以預設地球旋轉、風車轉動等的視頻。通過課堂上的適時演示, 將枯燥、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鮮活、生動的生活 (虛擬) 場景, 有效降低了理解難度, 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。
三、模擬實驗, 提升經驗
數學被譽為思維的體操, 而思維則是對已有知識、經驗進行改組和建構的過程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, 教師可以借助觸摸一體機合理設置模擬實驗, 幫助學生有效地形成經驗。
比如, “等腰三角形”一課的教學, 便可利用幾何畫板, 嘗試讓不同學生分別在屏幕上畫出△ABC及∠A的平分線、邊BC的垂直平分線。之后, 用鼠標隨意拖動點A, 觀察角平分線、垂直平分線和中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如何變化, 從而發現“三線合一”的規律。
又如, “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”一課的教學, 可以人機互動的模擬實驗, 取代傳統的列表描點作圖法, 讓學生在一體機上直接“上手”, 生成若干動態圖, 通過反復觀察和驗證不同函數圖象的變化規律, 自己總結二次函數的性質。
四、突出呈現, 強化重點
在傳統教學模式下, 思維活動和知識發生的過程難以直觀呈現和即時、反復展現, 講抽象概念往往陷于以概念詮釋概念的困境;講數形結合, 圖形不能召之即來、揮之即去;講數形運動, 黑板上的圖卻靜若止水;進行課堂小結, 之前的教學痕跡又被擦拭殆盡。運用觸摸一體機, 則可以創設一個圖、文、聲、像俱備、不斷生成并可無限延伸、反復展現的虛擬空間, 通過插入、拖拽、批注、跳轉等方式, 靈活調用各類素材, 化靜為動、化虛為實、化繁為簡、化難為易, 使教學重點、難點突出呈現, 使學生經歷一個觀察、實驗、類比、聯想、猜想、分析、歸納的完整過程, 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。
一、創設情境, 優化導入
一堂課導入的成敗, 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。在新課開始之前, 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, 可以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打開接受的“開關”, 進入“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”。
如, 導入“豐富的圖形世界·生活中的立體圖形”一課, 就可以配合相關圖片 (海王星、流星雨、鈹原子、氯化鈉晶體結構、火箭、陶瓷、隕石坑、青蛙、杯子、鐘表等) 的展示, 并套用華羅庚的名言, 播放這樣一段錄音:“宇宙之大, 粒子之微;火箭之速, 化工之巧;地球之變, 生物之謎;日用之繁……大千世界, 天上人間, 無處不有數學的貢獻, 讓我們共同走進數學世界, 去領略一下數學的風采, 體會數學的魅力!”較之一般性的口述及輔助動作, 這些詩意的語言、生動的畫面, 無疑更能形成多角度的感官刺激, 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, 能帶著學生穿越時空隧道, 去感受和發現數學的意義, 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。
二、整合資源, 生成課堂
無論是學習素材的選擇, 還是探索、交流性欄目的設置, 現行教材都體現了生活化、實用性的價值取向。這一取向, 理應成為我們在觸摸一體機教學環境下整合課程資源的基本遵循。具體到備課環節,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, 基于自有素材和豐富的學科資源庫素材, 從學生的知識基礎、學習水平、認知規律出發, 合理整合文本、圖片、視頻、鏈接等各類資源, 預設程序, 制作課件, 形成教學內容、教學思路的初步序化。特別是對涉及三維空間、動態過程、復雜計算等的高度抽象化問題, 尤其需要參照情境導入的思路, 巧妙整合多媒體資源, 預設好動態演示模塊, 使抽象的事理邏輯具體化、形象化, 從而有效化解教學難點, 突破教學重點,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, 增強課堂教學效果。 比如, “圖形的平移”一課的教學, 可以預設門窗推拉、電梯升降、傳輸帶運送行李、吊機吊裝材料等的視頻;“圖形的旋轉 (北師大版八年級上) ”教學, 可以預設地球旋轉、風車轉動等的視頻。通過課堂上的適時演示, 將枯燥、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鮮活、生動的生活 (虛擬) 場景, 有效降低了理解難度, 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。
三、模擬實驗, 提升經驗
數學被譽為思維的體操, 而思維則是對已有知識、經驗進行改組和建構的過程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, 教師可以借助觸摸一體機合理設置模擬實驗, 幫助學生有效地形成經驗。
比如, “等腰三角形”一課的教學, 便可利用幾何畫板, 嘗試讓不同學生分別在屏幕上畫出△ABC及∠A的平分線、邊BC的垂直平分線。之后, 用鼠標隨意拖動點A, 觀察角平分線、垂直平分線和中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如何變化, 從而發現“三線合一”的規律。
又如, “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”一課的教學, 可以人機互動的模擬實驗, 取代傳統的列表描點作圖法, 讓學生在一體機上直接“上手”, 生成若干動態圖, 通過反復觀察和驗證不同函數圖象的變化規律, 自己總結二次函數的性質。
四、突出呈現, 強化重點
在傳統教學模式下, 思維活動和知識發生的過程難以直觀呈現和即時、反復展現, 講抽象概念往往陷于以概念詮釋概念的困境;講數形結合, 圖形不能召之即來、揮之即去;講數形運動, 黑板上的圖卻靜若止水;進行課堂小結, 之前的教學痕跡又被擦拭殆盡。運用觸摸一體機, 則可以創設一個圖、文、聲、像俱備、不斷生成并可無限延伸、反復展現的虛擬空間, 通過插入、拖拽、批注、跳轉等方式, 靈活調用各類素材, 化靜為動、化虛為實、化繁為簡、化難為易, 使教學重點、難點突出呈現, 使學生經歷一個觀察、實驗、類比、聯想、猜想、分析、歸納的完整過程, 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。